厦门,2023年6月20日——享誉全球的房地产服务和咨询顾问公司戴德梁行举办媒体沙龙分享2023年上半年厦门商业市场运行情况,并就办公及商业的亮点、金融、及投资领域的热点展开探讨。期间,戴德梁行发布《2023年上半年厦门商业地产市场回顾与展望》报告,报告指出供应局限市场表现,厦门甲级写字楼市场关键指标维持相对平稳;餐饮娱乐需求相对积极,零售业态恢复稍显缓慢。
供应局限市场表现,厦门甲级写字楼市场关键指标维持相对平稳
2023年上半年,厦门未有新增甲级写字楼入市,厦门甲级写字楼存量维持149.8万平方米。今年首季度吸纳量较去年年底出现回正。受大企业职场整合导致的空置面积增加影响,片区空置率及吸纳量出现波动,全市吸纳量于二季度出现收缩,但仍维持正值。整体来看,厦门甲级写字楼市场供需关键指标维持平稳。
厦门甲级写字楼租金延续下行趋势,二季度平均租金环比下降0.3%至93.4元每月每平方米,租金降幅较半年前缩小。在未有供应入市的前提下,全市空置率在经历了短暂上扬后,于二季度出现回缓,环降0.1个百分点至27.1%,较去年年底下降1.1个百分点。租赁关键指标维持整体平稳。
去年年末以来,包括象屿集团、特房集团等大型企业纷纷启动职场整合,整合后带来的空置面积瞬时拉高所在的两岸贸易中心及两岸金融中心片区的当季度空置率,进而带动全市空置率出现波动。
空间上看,叠加了政策、产业及优惠的两岸贸易中心片区,及岛外片区等成长型商务区对企业的吸引力不断放大,带动片区空置率分别环比下降1.8个百分点,及5.9个百分点,并助全市空置率维持整体稳定。
戴德梁行福建区域总经理、高级执行董事潘育敏指出,伴随着厦门逐渐由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变,“岛湾一体”城市新格局逐渐开始显现。岛内大提升,侧重于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而岛外大发展,则聚焦基础设施,产城融合,及营商环境提升等方面。目前岛外商务区在对新经济型企业,特别是TMT及专业服务类企业的吸引力正逐步增强,仅今年上半年,分别有25%的TMT企业及11%的专业服务企业选择落户岛外商务区,产城融合下,岛外商务区及商圈正在高速崛起。
餐饮娱乐需求相对积极,零售业态恢复稍显缓慢
二季度,本地零售市场迎来今年首个交付项目,厦门星河COCO Park,存量增至294.8万平方米。新增供应开业为市场带来新鲜血液及一定的正向影响,但2022年供应放量至今未能实现有效去化,截至二季度,厦门零售市场吸纳量仍为负值,市场复苏进度整体不如预期。受供应放大影响,全市租金继续走低,二季度环比下降2.1%至483.3元每月每平方米。
从去年年底开始,厦门零售业态出现大规模调整,包括百货、超市及快时尚在内的零售主力店结业并退出所在项目,空置率随之骤增,全市空置率从之前的约10%左右,持续攀升至今年二季度14.7%,吸纳量连续低位运行。
结合品牌扩张情况来看,零售业态(特别是首店品牌)的扩张步伐明显放缓,上半年仅18%的新入驻品牌为零售业态,零售品牌普遍持谨慎态度。另一方面,接触型及聚集型的餐饮业态,娱乐业态则迅猛扩张,两者合并占超70%的比例,迎来了小规模爆发。
零售业态主力店调改主要发生在非核心商圈,受其影响五缘湾湖边水库商圈空置率出现10个百分点的较大幅度变动,而两岸金融中心商圈的空置率半年内累计增长17个百分点。
上述商圈以外的其他各商圈空置率则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特别是SM-莲坂-火车站沿线的核心商圈范围,商圈韧性不仅表现在租金抗压性上,对品牌(特别是首店品牌)的吸引力依然强劲。
今年计划开业的项目仍以岛外项目为主,占比超80%。新建供应的持续投放,叠加调改腾挪后的空置供应,加上相对乏力的零售氛围,目前本地商业市场恢复仍待提振。
潘育敏进一步补充,首店经济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已然成为全国各大城市扩大内需,提升城市魅力的重要举措。今年上半年厦门的首店不多,但在首展/首秀领域却“大放异彩”。首店经济只是消费创新的一环。对于厦门来说,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战略层面要首先找准自己的独特的定位,形成自己区别于国内其他城市的消费特色,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消费人群。
顺势转型,多赛道发展成新趋势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经济正处在高质量发展、内外双循环转型阶段,对于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面临着机会和挑战。戴德梁行大中华区业务营销及运营董事总经理蒋尚礼表示,房地产行业将回归深度解决民生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企业生产研发载体和大消费等多个领域中;传统房企也应顺势转型发展,可考虑涉足多个领域和赛道。就房地产行业而言,传统房企将逐渐从过往重投资,转向投资+运营兼顾的全生命周期资产投资管理,市场也将在经历调整后逐步回归理性。
最新评论